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18日電(李姝徵)“大數據”正在深刻改變著新時代的檢察工作。圍繞適應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形勢和人民群眾對司法檢察產品的更高需求,如何用好大數據,是每一名檢察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數字檢察到底有何魅力?大數據如何撬動法律監督的杠桿?
作為基層檢察院,想要實現“從無到有”,讓“數據引擎”為法律監督提供澎湃動力,需要打破思維壁壘,突破個案局限。第一檢察部檢察官湯旻成功辦理的一起追訴案件,成為數字化探索在楊浦區檢察院實踐的生動注腳。
2021年初,家住外省的黃先生向楊浦區某商場反映,稱從未到過該商場,卻收到了注冊商場會員的短信,并且綁定了陌生車輛。
通過黃先生提供的車牌,犯罪嫌疑人夏某某浮出水面。承辦檢察官湯旻稱,夏某某通過下載使用非正規接碼軟件,以低廉的價格購買隨機手機號及驗證碼,以此來注冊商場新會員賬號,然后綁定自己車輛從而抵扣停車費。
“一輛車牌被綁定成百甚至上千個手機號”這一異常線索引起了湯旻的注意!皭阂狻堆蛎^不是個案!彼龑κ芾戆讣械膬炔繑祿缸镄畔⑦M行梳理,發現了“犯罪嫌疑人為該商場寫字樓通勤員工;通過接碼軟件頻繁使用的手機號多為空號或者不存在的號碼;每日固定時間、固定頻率地使用積分抵扣停車費”等問題,推導出類案犯罪模型,之后再與平臺信息等外部數據交叉比對,進而篩選出異常數據訂單。通過對異常訂單的進一步甄別,將關注點聚焦注冊手機號碼機主及與使用人員關系,將未使用接碼軟件而真正使用平臺注冊規則的情況排除。最終,湯旻發現存在類似異常的車輛達20余臺,“我們成功鎖定并追訴犯罪嫌疑人20余人!
“大數據對于法律監督的撬動作用正在顯現。通過數據應用建立監督模型,可以更精準地發現案件監督線索!被貞涋k理案件切身體會,湯旻感受明顯:“數字檢察實現了個案監督向類案監督的延伸,也加強了我們監督的主動性!
在成功追訴的基礎上,湯旻還將有效歸類信息和發現的問題向商場制發檢察建議并現場送達,助力其完善信息化管理,從源頭上堵住違法“薅羊毛”手段攻破的缺口!斑@讓我很有成就感,數字檢察讓我們的職能進一步延伸,從監督辦案走向了社會治理!
“大數據面前誰都可以先行一步!背诵淌卤O督領域,楊浦區檢察院還在刑事執行監督、民事行政監督和公益訴訟監督等領域積極探索,目前已經建立監督模型9個,發現線索9件,制發檢察建議5份。
數據監督處于發展探索的重要時期,有很大的空間和需求去探索、去完善。下一步,楊浦區檢察院將在總結深化已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成效基礎上,繼續打造數字式“類案監督”模式,腳踏實地,真正走出一條“以數字檢察為牽引,以類案監督為核心,以促進社會治理為目標”的數字檢察創新發展之路。(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李姝徵